2014年基金一季度報告披露完畢,多數基金經理判斷今年的市場以結構性行情為主,今年一季度市場也繼續(xù)沿襲了小股票超額收益的故事。隨著創(chuàng)業(yè)板等小股票大幅領先藍籌市場,對指數基金的質疑,甚至否定隨之而來。以美國代表的ETF與指數化投資成功發(fā)展,國內自華安基金推出國內第一只開放式指數基金以來,也取得了較為快速的發(fā)展,但在新的市場環(huán)境下,ETF和指數化投資是否還有機會?國內ETF與指數化投資的未來如何?
1. 過去10年來看,2013年是主動基金獲得超額收益最大的一年,其次是2010年。2013年,股票型基金凈值增長的中位數為12.45%,以藍籌股海洋而著稱的上證180指數下跌9.19%。其他八個年份中,主動基金業(yè)績的中位數和基準指數差異并不大。不過,國內外都有充分的數據表明,主動基金的業(yè)績持續(xù)性是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從國內近10年的數據來看,主動基金連續(xù)三年排名在前1/2的比例不足15%。另外,即使市場主流資金聲稱對結構性行情有明確的判斷,但從以主要投資到創(chuàng)業(yè)板的ETF和指數基金的規(guī)模來看并沒有增加,這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市場往往是以已有的結果予以強化或者跟隨,并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表明大多數投資者是超越市場的,或者說有些運氣成分在的。
2. 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的爭議是個永恒的話題,市場永遠存在超額收益的資產,但隨著市場信息透明、監(jiān)管力度加強,市場所謂的效率提升,有效性加強,使得捕捉這種超額收益難度提高,成本上升。ETF和指數基金以其低廉的費用、高效的管理、指數成分股調整等贏得了超越大眾基準(全市場投資收益),這種效應隨著時間的增加優(yōu)勢更為突出。
3. 截至2013年年底,全球ETF的規(guī)模首次突破2萬億美元,從全球來看,指數化產品的發(fā)展可謂再次取得了快速發(fā)展。國內指數基金在2013年資產規(guī)模下降了11%,其原因有:國內宏觀經濟增速下降、國內ETF和指數基金以藍籌為主、機構投資者離場等。
市場永遠是市場,國內經濟未來還會回到相對穩(wěn)定的增長狀態(tài),藍籌上市公司也將通過市場化改革和自我調整以適應新的市場發(fā)展??梢越o出一個大膽的判斷,國內以藍籌股為主體,又有較高的行業(yè)分散化上證180指數,未來十年每年的盈利增長將不低于7-8%(參考標普500等主流指數),其分紅收益率目前已經超過3%,估值低于8倍。在這么低的估值不變前提下,我們將可能給投資者創(chuàng)造每年年化10%的收益率。
掩卷沉思,在市場低迷時期,投資者很難聽進去這些聲音,但投資的藝術在于復利,在于現在買入的價值,而不是過去。ETF和指數投資的發(fā)展在國內還剛剛開始,市場的有效性還在逐步提高,面對市場對多元化資產的需求,指數提供商已經布局了多只產品,以提供給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
(作者系華安基金指數投資部高級總監(jiān)、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