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證指數(shù)從4300點暴跌并一路滑落時,不止一次被業(yè)內人士問到:如何看待國內股市的后市發(fā)展?很多基金投資者關注的則是,現(xiàn)在還能投資基金嗎?
其實,我的看法始終沒變。我在去年年初就指出,現(xiàn)階段國內A股的走勢和上世紀80年代后期的中國臺灣股市很相似,所以類似“2·27”、“5·30”這類的大跌,都是牛市震蕩走高過程中的正常現(xiàn)象,是應有的市場調整。長期而言,牛市的格局不會改變,指數(shù)今年內若在4000點至5000點之間震蕩,都是健康的走勢。
先前的大跌,確實可以讓狂熱的投資者體會到,股票不會只漲不跌、只賺不賠,所以,當市場逐步攀高時,就應提高風險意識,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投資基金時,也要注意規(guī)避風險的操作策略,不可只追捧會隨著股市大漲的股票型基金。在上證指數(shù)站上4000點以上時,投資者也該注意配置那些不會隨著股市大跌的非股票型基金,并以基金組合的方式進行理性、科學的投資。
在成熟的基金投資市場里,這只是相當平常的基金投資策略,也就是以不同性質的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或貨幣市場基金構成一個基金組合,如此一來,無論股市如何變動,投資者都可以獲取相對較高的投資者回報,減少損失。
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基金市場,在類似基金業(yè)協(xié)會的組織(ICI)登記在冊的基金多達8026只(截至2007年4月),資產總規(guī)模高達110,688億美元。和國內的基金大多數(shù)是股票型基金比較起來,美國的股票型基金資產規(guī)模只占總規(guī)模的57.53%,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占了有36.25%,這表明美國投資者善用風險較低的非股票型基金來建構自己的投資組合,聰明地投資基金。
再來看看中國臺灣的情形。截至今年4月,臺灣地區(qū)基金業(yè)的總資產規(guī)模超過20,688億元臺幣,其中投資臺灣地區(qū)股市的基金規(guī)模只占12.51%,投資海外股市的基金占13.73%,投資債券及貨幣市場的基金資產規(guī)模卻占了51.36%。值得注意的另一現(xiàn)象是,近兩年來另一類型基金成了市場上的熱門商品,那就是投資不動產證券化商品的基金或REITs基金,占了約3.3%,投資者主要看中的是這類基金有固定收益、風險低。
如果再看看臺灣地區(qū)股市行情最近20年來的變動,也可看出風險升高與固定收益型基金的關聯(lián)。臺灣地區(qū)的股價加權指數(shù)在1986年時不到1000點,卻在3年多的短時間內一路攀升到1990年2月的12682點高點,然后在8個月間下跌到2000多點,1990年年底再站上4000點,以后曾兩次再出現(xiàn)萬點行情,目前則在8200點上下起伏。
美國和中國臺灣地區(qū)的情況都顯示,當市場風險逐步走高時,較低風險的非股票型基金會成為基金投資資產的必需品,以作為投資組合的搭配。
從理財?shù)慕嵌葋砜?,無論哪里的投資者,都不能孤注一擲只投資一種投資商品,專業(yè)的理財規(guī)劃常提到的一個資產配置原則是:一個人投資在股票相關投資的比重應參考這樣的公式:100-年齡=投資股票相關投資的比重百分比。例如,25歲的人可以將75%的資產投資于股票或股票型基金;45歲的投資者只能以55%的資產投資股票相關商品,其余資產應配置現(xiàn)金、債券或債券型基金;到了65歲,就應側重固定收益型的投資,只能有35%的資金可投資到股票相關投資。因為年齡越大,承擔風險的能力越弱,相當現(xiàn)實的是,萬一碰上股市大跌,從賠錢到回本所需要的時間,對年齡大的人可能會是不利的因素。
但這并不表示年紀輕就可傾其所有,將所有資金都投注到股票相關投資,還應注意資金的用途,以及何時會用到錢。換句話說,不論年齡大小,投資股市相關商品的錢必須能做長期投資,必須是閑置資金,短期內用不上,更不能是急用款。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xù)維持高增長,股市不斷走高必然可期,但在行情升時高風險也會伴隨而來,這時應搭配低風險的投資產品,做好投資組合選擇。以基金投資來說,參考成熟市場的操作策略,區(qū)分資金用途,衡量自身可承擔風險的能力,對照市場風險的高低,適當?shù)貙⒐善毙突?、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做組合搭配,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成為快樂的基民。